中国女排在2025年世锦赛1/8决赛中1-3爆冷不敌法国队,止步16强的结果让无数球迷心碎。这场失利不仅暴露了队伍新老交替的阵痛,更因前国青主教练李焕宁的犀利点评掀起轩然大波——他直言主教练赵勇弃用朱婷是“大大的浪费”,并直指新人缺乏大赛历练的短板。这场关于“老将价值”与“新人培养”的争论,折射出中国女排当下的深层困境。

老将的价值:朱婷的“定海神针”作用

李焕宁在采访中反复强调,朱婷的回归对国家队至关重要。他指出,面对欧洲强队的高拦网和强力发球,中国女排需要像朱婷这样能稳定处理高难度进攻的“高球型”主攻手。数据显示,本届世锦赛中国队的副攻战术使用率不足三成,而朱婷在巅峰时期曾以个人能力硬扛对手防线,其强攻稳定性甚至能弥补二传的传球偏差。网友也调侃:“朱婷在欧冠场均20+的得分能力,放在国家队完全能当‘核武器’用。”更关键的是,朱婷的回归不仅能提升攻防实力,更能通过实战经验带动年轻队员,正如她当年在里约奥运会上扛住压力力挽狂澜的表现。

反观本届主力吴梦洁、庄宇珊等新生代,小组赛的亮眼表现未能延续到淘汰赛。第二局24-22领先被逆转的场面,暴露出年轻队员在高压下的心理脆弱——关键分处理犹豫、技术动作变形,甚至出现“发球失误送分、一传直接垫飞”的低级错误。数据显示,全队一传到位率跌破40%,远低于法国队的57%,导致战术组织频频卡壳。副攻高意虽拿下全队最高分,但面对欧洲强队针对性拦防时,其背飞战术的成功率从联赛的65%骤降至38%。正如惠若琪赛后所言:“年轻球员需要更多大赛历练,但现在交的学费似乎太贵了。”

展开全文

主教练赵勇坚持的“整体排球”理念虽强调团队协作,但实际效果适得其反。面对法国队4号位强攻时,中国队缺乏针对性部署,边攻手被重点盯防后,副攻掩护战术几乎失效。李焕宁尖锐指出:“没有朱婷这样的强点牵制,对手的防守重心根本不会分散。”更值得玩味的是,袁心玥的缺席让中国队的传统背飞战术形同虚设,而她在场时能通过高点快攻撕开对手防线。网友质疑:“如果连朱婷、袁心玥都不用,所谓‘整体’岂不成空中楼阁?”

面对2026年亚锦赛奥运资格赛的挑战,中国女排亟需找到新老交替的平衡点。参考意大利女排的成功经验,埃格努与安特罗波尼的“双核驱动”模式证明,球星与体系的兼容并非矛盾。李焕宁建议,可效仿东京奥运周期召回老将压阵,让朱婷以替补身份参与关键战,既能稳定军心,又能为新人示范。同时,二传张籽萱虽潜力出众,但17岁的年龄和16场国际赛经验显然不足以独当一面,亟需刁琳宇等老将“传帮带”。正如网友所言:“不能为了年轻化而断送未来,朱婷回来带两年新人,远比现在硬着头皮练强百倍。”

这场失利或许正是中国女排转型的契机。当“青春风暴”遭遇现实壁垒,是继续坚持理想化改革,还是务实回归竞技本质?答案或许藏在郎平时代“大国家队”理念中——既有朱婷这样的定海神针,也有龚翔宇、李盈莹等中生代承上启下,辅以新生代冲击力,方能在世界排坛站稳脚跟。毕竟,竞技体育的残酷性容不得太多试错空间,而巴黎奥运的倒计时已悄然启动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