极目新闻记者 国倩

实习生 涂媛媛

7月16日,备受瞩目的第50届武汉7·16渡江节开幕式如期启幕。在浩浩荡荡的横渡队伍中,一对来自武汉市江岸区方队的父子格外引人注目——14岁的武汉市七一中学学生张钰琨,作为本届渡江节年龄最小的选手,与父亲张维并肩跃入长江,共同完成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横渡。当天,他还作为青年代表参加本次渡江节授旗仪式。

张钰琨和父亲张维合影 受访者供图

与父亲并肩作战首次横渡长江

“太激动了!我和方队一起游过长江的那一刻,感觉自己浑身都充满了力量。”完成人生首次长江横渡后,张钰琨感慨,他不仅征服了奔腾的江水,更在这场特殊的挑战中,读懂了集体的意义、父亲的守护,以及武汉人与长江的深厚羁绊。

作为青年代表参加本次渡江节授旗仪式 受访者供图

“我全程一共用了五十分钟”,张钰琨清晰地记得这个数字,“游到中途其实有点累,但我一直告诉自己,一定要跟上队伍,不能打乱方队的整齐。”张钰琨说。

“爸爸一直跟在我后面,身边有方队里面的叔叔阿姨,我有着满满的安全感”,张钰琨笑称,父亲是他的“专属护航员”。这次参赛,正是源于母亲的提议——14岁的他恰好卡在参赛年龄线上,母亲希望他“勇敢试试”,而父亲则二话不说,陪他一起报名、参加江岸区的统一测试,全程陪伴训练。

作为青年代表参加本次渡江节授旗仪式 受访者供图

为了这场挑战,他和父亲一起参与了八次集体训练,先练一小时队列,再练一小时游泳,训练时也有过横渡一半的模拟体验。“这不是第一次在长江下水,但横渡全程是头一回。”

“训练过程中我也从叔叔阿姨们身上学到了坚韧不拔的人格魅力,我记得有一位叔叔为了比赛,每周从成都特意赶来一起训练,那么远的距离,他从不含糊,这份认真让我明白,横渡长江不只是个人挑战,更是对集体和信念的坚守。”张钰琨说。

长江见证三代人的热爱与传承

人生中首次挑战横渡长江,张钰琨却信心满满。他的游泳启蒙者正是父亲张维。在他五六岁时,父亲便延续着家族的传统,带着他学习游泳。“小时候爸爸先教我扑水,后来请了教练系统学,寒暑假一有时间就泡在游泳馆,周末空闲时也会去练。”这份从小培养的水性,成了他挑战长江的底气。

张钰琨 受访者供图

“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人,血液中流淌着长江水,游泳更是一种必须具备的技能。用飞溅的水花拥抱夏天,是一种生活方式,也是对这个城市的热爱。”张维说,儿时,他的父亲经常带他到武汉市青少年宫学习游泳,“如今我已为人父,仍然保持着每天游泳锻炼的习惯,也带着我的孩子从小学习游泳。”他说。

张钰琨和父亲张维合影 受访者供图

“和孩子一起参加渡江节,不仅是一次难忘的亲子体育活动,也是一种对自我意志品质的挑战,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传承。与孩子一起感受长江的磅礴气势,共同面对汹涌的江水和复杂的地理环境,并肩激浪、共渡天堑,是我和儿子一次全新的、难得的人生经历,也是两代人用勇气书写的家书。江水奔流不息,父亲教我学会游泳,我带儿子共渡长江,这是江边长大的武汉人的信仰延续。”张维表示,这也恰似人生缩影——有风浪、有互助、有永不放弃的“不服周”的武汉脾气,也是武汉这座英雄城市旺盛生命力的体现。

张钰琨也认为,长江与武汉人的关系“就像血脉相连”:“长江滋养了武汉,我们在江里游泳,是对这座城市最直接的热爱。”他知道,横渡长江不仅是挑战,更藏着历史的温度——“能追寻毛主席的足迹,太有意义了。”

平时,除了游泳,张钰琨还喜欢打篮球、羽毛球、乒乓球,练跆拳道。他认为,运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素质,更教他学会“直面挫折”。而这份积极影响也反哺在学业上。据了解,张钰琨的成绩优异,常年保持在班级前列。

“我明年还要和爸爸一起来!”张钰琨说。而对于想尝试渡江的同龄人,他和父亲不约而同地提醒:“我们学校每天都有防溺水的知识宣传,这些知识很关键,要牢记于心。同时,大家一定要在专业人士的陪同下开展这项专业的运动,要有相关运动基础,千万不能贸然下水,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。”